close


音樂神童~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奧國)


 


西洋的古典音樂史上,所有的天才作曲家如果和莫札特相比,光芒難免都要黯淡下來,因為莫札特確實是天才中的天才。


 


~3歲彈鋼琴、5歲作曲、11歲寫了第一部歌劇、13歲當上了薩爾茲堡的樂隊長…..


 


莫札特在1756127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Salzburg, Austria)。他的父親是任職於大主教手下的小提琴手,曾寫下一首「玩具交響曲」,而且還在小莫札特出生那年出版了一本有關小提琴演奏法的教科書。但當他發現小莫札特的天分,即放棄一切專心地教育他的小孩,莫札特四歲開始和父親學習音樂,鋼琴演奏進步神速,五歲就開始譜寫小曲。六歲時和琴藝精湛的姊姊在父親帶領下,到慕尼黑選帝侯宮廷中展露其妙技,獲得珍貴禮物。由於此次旅行演奏的成功,父親又計劃了八次此類的國外旅行,結果莫札特的少年時代幾乎都在外國度過。也因為這樣,他得以很廣泛地接觸到當時歐洲各地不同的音樂,所以這些都成為他作曲的最大資源。


 


小莫札特有著一對敏感的耳朵,能分辨出每一個音來。但是據史料記載,他不喜歡管樂器,尤其是小喇叭。據說他父親為了要讓他喜歡這個樂器,特別請他的一位好友到家裡吹給他聽,不料才吹出第一個音,小莫札特的臉色便立刻發青,而且倒在床上發抖。不管這件軼事之真實性有多少,莫札特確實是沒有為小喇叭作甚麼作品。


 


在他旅行演奏的途中也常有一些很特別的事發生。有一次,有位國王對小莫札特音樂方 面的天分頗有所聞,就對他提出一個要求:「請他以絨布蓋著琴鍵演奏。」結果小莫札特當然是「不負眾望」很流暢地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還有一次他在羅馬的教堂聽到一首九聲部的「慈悲經」後,就將音樂背起來,回到旅館時,將樂譜全部抄錄下來。到了第二個禮拜,莫札特將這些譜夾帶在帽子裡,再到教堂去聆聽此曲,結果只發現少部份的錯誤而已。因為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便要求他公開在一個音樂會場合中唱唱看,結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使眾人都嚇一跳。當莫札特遊遍了歐洲所有的大城市後,希望能找到一份固定的音樂職業,但他前往維也納與慕尼黑時,都是敗興而歸,所以只好待在薩爾茲堡,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約八十首的作品,其中還包括了為薩爾茲堡市長哈夫納的音樂晚會而作的「哈夫納小夜曲」與歌劇「牧羊人之王」。 


 


二十一歲時,莫札特又想嘗試到巴黎看看,由母親陪同。到了巴黎,沒想到母親猝然去世,這對莫札特的打擊頗深,他在那裡寫了幾首曲子,都相當成功,曲中強烈的流露出莫札特對母親的懷念與喪母的痛苦,如「A小調鋼琴奏鳴曲」便是一例。在失去親情的痛苦打擊與對工作始終無著落的情況下,陰影籠罩了莫札特,莫札特也因此深刻地體驗出人生的悲歡,這時候,他的作品逐漸臻於圓熟。回到薩爾茲堡的途中,莫札特又寫了一部歌劇「依德梅尼俄」在慕尼黑上演,極為成功。在薩爾茲堡,莫札特的情況愈來愈糟,與大主教的關係愈來愈壞,有一天終於爆發口角。由於這一次的風波,莫札特遂辭去工作,又回到了維也納。這次維也納之行,是莫札特人生另一個轉捩點。他在那裡開始寫作德語歌劇,因為那時是義大利歌劇的天下,許多德奧人都希望能有屬於自己語言的作品,但無專才寫作,更無天才發揚,始終難成氣候,莫札特因此開始大顯身手。他寫了「後宮誘逃」,音樂中始終都洋溢著如春風般的生動,這部作品可說是完全表現了莫札特特色的第一齣歌劇。


 


事實上,「後宮誘逃」劇中情節簡直就是莫札特的愛情故事,莫札特愛上了房東的二女兒康絲坦彩,因為她的母親阻撓,只好私奔結婚,成了誘拐記。此劇在維也納上演時很受歡迎。莫札特在維也納成功後,又開始忙了起來。從早到晚,有時教音樂,有時拜訪名士,開音樂會,參加集會,但是,他的生活仍不安定,還是沒有固定的收入,加上他不會用錢,妻子康坦絲彩沒事就購新衣,外出大吃,花費無度,搞得莫札特日日夜夜作曲以便填補她的消費,這種情形直到莫札特死去都不曾改善。 


 


在生活的壓力下,很難得的,莫札特始終保持開朗的態度。奏鳴曲、室內樂鋼琴協奏曲、交響曲及歌劇等作品,陸續不斷的推出。繼「後宮誘逃」後,他又完成了一部歌劇「費加洛婚禮」,他全憑著那美妙的音樂,充份表現角色不同的特點。出演當晚,極其轟動,幾乎每首詠嘆調都當場應觀眾要求再安可一次,整齣歌劇一直演到半夜才演完。 


 


在維也納,莫札特頗受敬仰,但這都市並非真正了解他的音樂,令他十分失望,後來他接受了波西米亞首都布拉格邀請,在那裡受到前所未見的歡迎,莫札特十分喜愛這種氣氛,因此又作了一齣歌劇「唐喬望尼」,這部歌劇成為整個歐洲音樂史上最崇高的傑作之一。 


 


莫札特的作曲方式令人很難想像,他是天生的音樂天才。例如他憑記憶謄寫了阿賴格里的曲子。「唐喬望尼」的序曲,也是在出演的前晚,聽著阿拉伯神燈的故事,靈感大發時寫出的。有一次,他答應別人寫一首三重奏曲,但他又想玩滾球,因此他決定一起完成,他一面滾球,一面譜三重奏曲,輪到他時,就去玩滾球,他下場之後,就埋頭作曲,竟然也很順利完成一首優美的曲子。莫札特實在是可隨時隨地作曲,不論走路,與別人談話,他的腦子總不停的作曲,不停的幻想。據說坐在馬車上是他幻想最豐富的時候,馬車奔馳的轆轆聲,在他腦中化成美妙的節奏與旋律。從布拉格回到維也納後,宮廷作曲家古鹿克去逝,皇帝乃任命莫札特為作曲家,取代古鹿克的職位。莫札特當然高興不已,可是這份工作近乎名譽職位,並非固定收入,莫札特似乎被這樣的命運所安排。 雖然物質不豐,但他的作品卻更圓熟,也更完美。鋼琴協奏曲、室內樂、交響曲等傑作陸續問世,最後三首交響曲,各有千秋,相當卓越。其中「降E大調交響曲」第三十九號極具高貴氣質,所以有時被稱為「帝王」。其次的「C大調交響曲」第四十一號又稱「周彼得」,曲子從頭到尾明朗透澈,在最後一樂章中,運用了對位法的技巧,令人覺得莫札特似乎以巴哈的手法為範本。而「G小調交響曲」第四十號可說是充份表現了莫札特的本質。 


 


莫札特向來就像兒童一樣天真活潑,愛開玩笑。不過在莫札特心裡,實際上是隱藏了一片陰影,在寫給父親的信時,他時常提到有關死亡的問題,這也許透露了他心中真正的陰影,也許他對自己的早逝早就有了預感。


 


莫札特會有當時的成就,全是父親一手栽培,所以莫札特一生都以父親為中心,有任何問題,立即向他表示。他父親去世的時間,正是莫札特在譜寫「唐喬望尼」的時候。莫札特在父親活著的時候,處處違背他的心意,如莫札特與薩爾茲堡大主教惡化之事,他父親的立場就十分為難。他的父親屬於舊派作曲家,不贊成莫札特的作曲方式,也不在贊成他的婚姻,他的父親到了維也納看到康絲坦彩的作為後,對莫札特的婚姻更是不諒解。 


 


由於父子之間的想法與作法長期背道而馳,莫札特的父親在完全失望而無慰藉的情況下去世,對此莫札特內疚不已,這樣深刻的痛苦,在他日後的作品表現無遺。莫札特在維也納的經濟情況日漸拮据,處境十分難堪,所以他又想外出旅行,到外地試試運氣。一七八九年,他又訪問了布拉格,萊比錫、德勒斯登、柏林等都市。到了柏林,應召前往皇宮,莫札特一共呈獻了三首弦樂四重奏曲給當時的普魯士王腓德烈威廉二世,獲得褒揚,但因在外一切不如意,次年冬天又回到維也納,那時維也納奧皇約瑟夫二世駕崩,雷奧波德二世即位,莫札特所受到的待遇每況愈下。新皇的加冕典禮決定在法蘭克福舉行,音樂由義大利的薩里耶里作曲,此人也是電影「阿瑪迪斯」中的主角,他在影片中被描寫成謀害莫札特的主謀人。薩里耶里是貝多芬的老師,也有一些作品傳世;也許是因為他在宮廷中是莫札特的主要競爭對手,以致許多說法都對他不利,但把他說成是謀害莫札特的主謀,也太過牽強。


 


雖然莫札特在宮廷中心所受到的重視不如從前,但是莫札特並不死心,他決定再前往法蘭克福試一試運氣。他到了法蘭克福,親自演奏新的鋼琴協奏曲,奈何到場人數並不多,後來這首曲子被稱為「加冕協奏曲」,從此莫札特的命運愈來愈悲慘。 


 


一七九一年三月,莫札特的劇院經理朋友史康奈德委託他寫一齣德語歌劇,這家劇院不是為皇宮的高級人士所設的,而是在維也納郊外的中下階級的流行德語劇院,莫札特並不因對象是平民而拒絕,反而接下任務,他長久以來就希望能再寫一部德語的歌劇。 史康奈德為了讓莫札特專心作曲,特把公園裡一間漂亮的小屋子租下來,讓莫札特居住,當時他的妻子正外出療養,莫札特十分愉快地完成了這部歌劇--「魔笛」。此劇於19719月初演,頓時大為轟動。為答謝觀眾的愛護,莫札特還特地親自指揮。


 


莫札特正在寫作「魔笛」時,半夜突然來了一位身披灰色披風的男子拜訪莫札特,問他肯不肯寫一部安魂曲;莫札特當時嚇了一大跳,因為安魂曲是為死人而作的彌撒曲。此男子不肯透露任何名字,但是願意提供一筆豐厚的費用當做此曲的代價;莫札特感到恐怖不已,但因實在缺錢用,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那陌生男子也約定了日後取稿,才告辭離去。不久,由於「魔笛」的成功,莫札特差點忘了這件約定,有一夜,那名男子又突然出現了,催促他早日完成先前的約定。後來世人才知道這名男子是一富人的僕人,因富人的妻子去世,打算演奏安魂曲,暗中拜託莫札特動筆。莫札特受到壓力,因此日日夜夜都在思索著安魂曲的詞曲。莫札特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再加上常常夜裡作曲,身體更加羸弱,這時他已感覺到他在為自己作一首安魂曲了。到了十一月,莫札特已病得無法起床,不過仍未放棄責任,照樣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的頭腦已昏迷到無法集中意識去記曲調,才由他的弟子朱斯麥耶代為記譜。


 


十二月五日晚上,莫札特終於放下了未完成的安魂曲,與世長辭。當他去世時,家中分文不存,遺體只好埋葬在十分廉價的平民公墓內。莫札特的遺體原先是放在當初與康絲坦彩結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後運往墓園,當時因暴風雪侵襲,送葬的人半途折返,只留下被埋沒在無名墓園內莫札特孤單的遺體,第二天,再去確認他的墓地時,卻已永遠無法找到了,莫札特之墓,永遠成謎。過了很久,當世人公認莫札特是曠世奇才,是非常偉大的音樂家時,才動員在墓園作調查挖掘,但仍是無功而返,最後只隨意選個地方替他立了個墓碑,算是對他的景仰。他的弟子朱麥斯耶,也遵照了莫札特的願望,把安魂曲補寫完畢。每逢後世紀念莫札特時,都是演奏此曲,聽者無不動容。


莫札特在1791125日 去世於維也納。享年34歲。「天妒英才」這句話應用在莫札特身上是再恰當也不過的,他一生坎坷,終身貧困,但始終樂觀,保持著赤子之情,那時代的人對莫札特並不了解,對莫札特的音樂也只是表現出一般的欣賞程度,但是,如果莫札特死後有知,他應可安息,因為我們已從他的作品中洞徹真情了。


 


他的作品相當多,大家耳熟能詳,影響後世最多的作品是協奏曲和歌劇。


 



代表作品:


交響曲:35號「哈夫納」(Haffner)、第36號「林茲」(Linzer)、第38號「布拉格」(Prague, K.504)、第39號(降E大調)、第40號(g小調)、第41號「周彼得」(Jupiter


歌劇:「依德梅尼俄」(Idomeneo, K.366)、「仁慈的迪多王」(La Clemenza di Tito, K.621)、「唐喬望尼」(Don Giovanni)、「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ial, K.384)、「魔笛」(Die Zauberflote


室內樂:「海頓絃樂四重奏」(Haydn Quartets)、「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


鋼琴奏鳴曲19


鋼琴協奏曲25


彌撒曲:「安魂彌撒曲」(Requiem Mass)、「加冕彌撒曲」(Coronation Mas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mobe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